MBR膜的原理是什么
2021-08-02
MBR也稱膜生物反應器。它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之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。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,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,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,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,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。
與傳統工藝相比,MBR工藝具有出水水質高、剩余污泥少、占地面積小、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、脫氮除磷效果好、運行穩定可靠等突出優點。
按孔徑大小大致可分為微濾膜、超濾膜、納濾膜、反滲透膜,一般來說,孔徑越大,通量越大,阻力越小,能耗越少。
MBR中,處理污染物的還是微生物(即活性污泥),膜的作用主要用來阻截污泥,而污泥有效組分主要是細菌,細菌的直徑大多在0.5um以上,從經濟角度上講,MBR中膜的孔徑略小于細菌直徑就好,也就是0.2~0.45um之間,這樣既保證在同等通量下,所需膜數量少(也就是一次投資少),能耗低(運行費用低)。
所以,MBR用的膜一般都是介于超濾與微濾之間的膜,超濾反滲透系統中,超濾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,能耗本身并不大,但反滲透能耗相對就比較高。而且,反滲透作為純物化手段,在污水處理中有很多限制,比如對進水要求,一般要求COD低于50mg/L,而單純的超濾預處理是很難做到的。
反滲透大多用于除鹽,所以在海水淡化、純水制備上用得非常廣泛,超濾常常作為反滲透前面的預處理手段與反滲透構成系統。
上一條: MBR膜污堵后如何清洗
下一條:MBR膜技術可有效提高印染廢水回用率